<address id="lfddn"></address>

      <address id="lfddn"></address>

      <address id="lfddn"></address><noframes id="lfddn">

        <form id="lfddn"></form>
        <address id="lfddn"><nobr id="lfddn"><progress id="lfddn"></progress></nobr></address>

        <address id="lfddn"><nobr id="lfddn"><progress id="lfddn"></progress></nobr></address>
          <noframes id="lfddn"><form id="lfddn"></form>
          首頁> 社群> 水處理職業成長交流> 環保問責若該不該手下留情?

          環保問責若該不該手下留情?

          瀏覽(2768) 評論(0) 贊(42) 收藏(0)
          來自: 林峰 發布于: 2017-07-13 17:24:21

          今年以來,中部某市環境綜合指數在全省排名靠后,目前共問責278人,其中縣處級26人,黨政紀處分73人次。該市明確,今后在問責方式上不得避重就輕,對情節較重、影響較大的環境違法行為依法頂格處罰,對相關單位的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負責同志,可視情節直接停職檢查直至免職。這一處罰力度,引發熱議。

          以往,環保問責時常出現從輕處理的現象。有的地方好人主義嚴重,不敢觸及矛盾,不愿得罪人,搞“愛惜羽毛”那一套。如將排污企業逐出市場、對環境違法企業負責人行政拘留等手段,喊的多,動真格的少;疏于追究轄區屬地管理責任,即便處理,也盡量只處分直接責任人,很少追究領導責任;對玩忽職守的干部,約談、誡勉談話、警告的多,真正嚴懲重罰的少。如果環保問責不能讓企業聞之膽寒、讓干部心存敬畏、讓群眾拍手稱快,就可能抵擋不住利益的驅動。

         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,用之不覺,失之難存。環保問責若手下留情,其實是對污染的縱容;只有“較真”“叫板”,方可發揮震懾效應。當失責必問、問責必嚴成為常態,沒有人心存僥幸,才能保護好我們共同的財富——那一片綠水青山。

          他們都在說 (共0 條評論)

          我要說

          該文章僅社群成員才可評論!

          請先登錄

          客戶端

          客戶端

          觸屏版

          觸屏版

          網頁版

          網頁版

          分享到:
         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